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比较好的老师。我在Dora读幼儿园的时候,把英语启蒙的重点放在了激发她的英语学习兴趣。迪士尼动画是非常好的英语学习资源,题材***。而且,迪士尼动画的审美一般都比较在线,配乐也很好听,情节比较戏剧化,语言相对夸张,能够吸引小朋友。这些英文动画让Dora非常享受英语环境,这是激发兴趣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在Dora小班的时候开始带她使用英语配音APP。我发现她的模仿意识比较强,而且我在初期选用的配音片段是她看过的迪士尼动画的片段,她比较感兴趣,跃跃欲试。配音软件的好处在于配音过程是按句分解配音,配音完成后能够合成完整的配音片段。小朋友看到自己配音的完整片段很有成就感,英语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
第三步,Dora中班的时候开始使用兰登的Step into Reading第二级,这套书也成功激发了她的英语学习兴趣。文中句型简短但押韵,配图搞笑夸张,激起了Dora的跟读和模仿欲望。后来,我还给她录了一些朗读音频传到荔枝。她看到日益增长的收听量,觉得自己像个小明星。更重要的是,反复朗读也让她几乎把整套书都背诵了下来,为她奠定了开口表达的良好基础。
以上三部曲成功地让Dora喜欢上了学习英语,或者准确地说,她不觉得自己是在学习英语,她觉得接触英语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我强烈建议父母在孩子英语启蒙的初期扮演观察者的角色,根据孩子的喜好和性格特点,提供英语浸入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说明的是,一开始没有选到孩子感兴趣的资源很正常,不要误以为孩子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父母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对你提供资源的反应,不断试验,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英语资源。
先听说后读写的学习顺序
英语学习应该先听说后读写,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和我们学习母语汉语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孩子先听家人说中文,慢慢开始自己说话,而不是先学拼音和识字。颠倒顺序,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无法对英语的声音输入作出快速反应,而是下意识地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而说英语的时候也是同样的翻译式思维。这也是我们这代父母学习英语的惨痛教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听说当中,听力在前,也就是所谓的“磨耳朵”。大脑里储备了一定量的声音,在说的时候才能够自如表达,大家常说的“语感”由此而来。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孩子积累足够的输入量。Dora磨耳朵的素材主要有迪士尼动画、英文歌曲、英文读物的音频。从英语启蒙开始,我们能做到上学日雷打不动地从早上起床到离开家去学校这段时间内播放英语。久而久之,偶尔我忘记了播放,Dora会提醒我。用她的话来说,英语已经成了她早餐的“下饭菜”。我们也会利用车上的零碎时间,听一些感兴趣的英语材料,以及学唱英文歌。特别提醒,孩子处于英语环境中的时候,家长不要提问,也不要太在意孩子在不在听,听不听得懂。家长太过刻意,只会适得其反。
关于说英语,我家的方法是从模仿开始。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早期Dora的英语输出方式包括配音和朗读英语读物。夸张的表达以及大声地朗读是训练口语特别好的方式,有助于发音的提升和语感的形成。Dora从中班开始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比赛是平时学习成果的展示舞台,其他***选手的表现更是对Dora的英语学习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以比赛检验并带动平时的英语学习,坚持了五年。需要提醒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多久才能从听转变到能说英语并不固定,父母需要耐心等待。
如何从习得英语转到学得英语
先来解释“习得”和“学得”这两个概念。“习得”是指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某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比如,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是潜意识的,很多时候靠猜靠思考得出语言规律,这个过程就是“习得”。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比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这些就是典型的“学得”。一般来说,通过“习得”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的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了解语言的规则,当交流时往往不会说或者反应不过来或者存在翻译思维,无法灵活、流利的用英语表达。
热门**